江山猕猴桃
海盐黄沙坞蜜桔
赣南脐橙
嘉兴凤桥水蜜桃
临沂厉家寨大樱桃
余姚杨梅
嘉兴槜李
库尔勒香梨
玉环文旦
黄岩蜜桔
阿克苏冰糖心苹果
桂林金桔
莆田枇杷
灵山荔枝
平和(官溪)蜜柚
烟台大樱桃
奉化水蜜桃
无锡阳山水蜜桃
南汇水蜜桃
奉贤黄桃
金山蟠桃
广州萝岗荔枝
嘉兴大桥葡萄
嘉善姚庄黄桃
象山红美人桔
大凉山野生苹果
临海涌泉蜜桔
四会沙糖桔
三亚芒果
蒲江耙耙柑
海口永兴荔枝
仙居杨梅
满城磨盘柿
琼中绿橙
海盐红美人桔
常山胡柚
澄迈福橙
靖安桠柑
砀山油桃
石棉枇杷
眉山沃柑
砀山酥梨
会理石榴
满城日本甜柿
智利车厘子
永兴黄皮
南康甜柚
南丰蜜桔
蒲江葡萄柚
安岳柠檬
四川眉山丑橘
余杭塘栖枇杷
眉山爱媛
莲雾
大佛龙井产于中国名茶之乡---浙江省新昌县,主要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产品选用高山无公害良种茶园的幼嫩芽叶,经摊放、杀青、摊凉、辉干、分筛整形等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色泽绿翠匀润,香气嫩香持久、略带兰花香,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在澄潭镇、回山镇、镜岭镇、沙溪镇比较著名。
新昌县主要名茶品种,为我国名茶三珍,1995年荣获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唯一的金奖。该茶选择县境高山无公害良种幼嫩芽叶精细加工而成。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茶叶感官审评报告"中称"新昌大佛龙井茶",经检验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形似碗钉,色泽嫩绿鲜润,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匀齐,品质优良,属浙江龙井茶中的极品。大佛龙井茶生长于唐朝诗仙李白曾经为之梦游的浙江新昌境内环境秀丽的高山云雾之中,采用西湖龙井茶优良茶种嫩芽精制而成,品质超凡,嫩香持久沁人,具有典型的高山风味。属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2年获国家商标局"大佛"证明商标注册。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在国内外茶文化节上多次荣获金奖。
大佛龙井的炒制过程中,运用了抓、抖、搭、捺、甩、推、扣、压、磨等"十大手法",形成了"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品质四绝的龙井茶。品尝高级龙井茶,常用玻璃杯冲泡,水温85度,展开后龙井茶形似朵朵兰花,翠绿芬芳,清香扑鼻,滋味鲜醇,品饮时齿颊留芳,沁人肺腑。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大佛龙井茶采用西湖龙井茶优良茶种,品质超凡,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色泽绿翠匀润,嫩香持久沁人,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具有典型的高山风味。属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2年获国家商标局"大佛"证明商标注册。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在国内外茶文化节上多次荣获金奖。
大佛龙井茶有二款基本定型、具有二种不同风格的茶品,按新昌土话叫绿版、黄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品茶的外形色泽和香气的不同追求:
特点:产于群山环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的高山之中,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常饮有明目、利尿、降脂、抗癌和防止衰老等多种功效。
·绿版--它的主要特征是要求所炒制的茶叶绿多黄少,达到色泽嫩绿鲜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在炒制上努力做到在无青草气的前提下尽量使茶叶青翠碧绿、清香持久。即达到"绿无青气",所炒制的茶其色、香、味自有其特色。尤其是其栗香、果香较为显著。
·黄版--它的主要特征是要求所炒制的茶叶黄多绿少,这种黄多绿少的款式据说是新昌大佛龙井开创之初,借鉴、仿制外地龙井茶(当时的西湖龙井特征?未经考证。)而形成的。这款茶的主要特点是香高味浓,即高香味较重,后续栗果香较为明显。在炒制时主要要防止高火可能带来的焦、苦味,做到"黄无焦味"。
上述二款茶品是典型的色泽,中间变化主要由炒制方式、炒制火候不同形成不同的风格,目的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爱好不同而为之,与茶叶品质、品种、产地、土壤、气候、生长环境没有因果关系,各款茶在做到"绿无青气,黄无焦味"的前提下,总体上要符合大佛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色泽绿翠匀润,嫩香持久沁人,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具有典型的高山风味之要求。
"高山云雾出名茶",新昌茶业发展首先得益于天造地设的自然环境。以地理位置而言,新昌乃唐代诗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千古绝唱之地。一条曾是浙东唐诗之路上重要水流的曹娥江上游的剡溪,曲折逶迤千古长流。更兼两岸峰峦起伏,绵延不绝,江之东南有天台山的险峻,江之西南有会稽山的秀丽,江之东北有四明山的雄威。这些连绵新昌境内的山峰海拔多数在700米以上,其它地形均为海拔200米到600米的丘陵台地,新昌茶叶主产区的茶园海拔高度均在400米以上。
从气象学的角度看,新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全年各地平均气温15℃-16℃,年降雨量在1400mm以上,茶树生长季节的4-10月的降雨量均在100mm以上,而且降雨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多。全县年均日照时数达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43%,特别是高山茶区雾日较多,山头常有云雾缭绕,对茶树十分有利。
以土壤而言,新昌茶区土壤大多属残积和坡积的黄泥砂土与香灰土为重,一是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土层深厚。二是土壤表层有机质丰富,肥力足,且由于地表水的作用,使土壤黄化,呈酸性反应,更宜种茶。
正是由于这种先天条件,新昌山上有天幕覆盖,下有精气沃养,因而古时新昌又称为"沃洲",其茶芬芳,具备了名茶开发的先天条件。早年,新昌山区茶就有在自家特砌的"三眼灶"里制作"名茶"的传统手艺,每年清明前后,将采摘下的青叶在铁锅内翻炒杀青,杀青之后是揉捻。揉捻时需要在簸箕内将杀青或炒制后的茶叶握在两手内,有团揉、滚揉、边揉边捻。最后经过整形,反复抖、炒,固定形状,把茶做成条索形。民间俗称为"炒青茶",这种农家自制名茶,条索紧结、匀直,芽峰显露,色泽翠绿,清香味浓,且耐冲泡,成为当地农家送礼待客的高档茶叶。
制作流程:
大佛龙井大佛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俗语道:"大佛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一斤大佛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叶,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大佛龙井。
1、青叶采摘:大佛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大佛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大佛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其次大佛龙井的采摘也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大佛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叶,故极为名贵。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2厘米。
2、鲜叶摊放: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大佛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高级大佛龙井的炒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大佛龙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9、收灰:炒制好的大佛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大佛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大佛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经过以上工序炒制的大佛龙井,形状扁平光滑;色泽嫩黄似糙米色;汤色碧绿清莹;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又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