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 > 象山泥螺
象山泥螺 500克

分享商品:

象山泥螺 500克

本店价:¥57.00

市场价:¥60.00
销量:1

泥 螺

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我国主要在宁波和辽宁的东港产泥螺。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内面光滑,有黄褐色外皮,无螺塔和脐、无厣。

泥螺,古称吐铁,在江、浙、沪一带称黄泥螺,因其贝壳为黄色和黄褐色。加工腌渍的卤液亦呈黄色或淡黄色而得名。

泥螺壳薄而脆,成贝体长40mm左右,宽约12-15mm,在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泥螺是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活在中低潮区泥沙质或泥质的滩涂上,退潮后在滩涂表面爬行,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潜于泥沙表层1-3cm处,不易被人发现,日出后又爬出觅食,以底栖藻类、有机碎屑、无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

泥螺行动缓慢,它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被在泥螺外形泥螺外形

身体表面,酷似一塔凸起的泥沙,起着拟态保护作用。生活中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适应力强,易生长。泥螺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性成熟时,常可见到雌雄螺在滩涂上交尾,产下一圆形胶质膜包被的透明卵群,每群有一胶质柄固着在海滩上。密密麻麻的卵群,随潮涨落在水中波动,煞是壮观。受精卵在水温25-28时,4 天即可完成胚胎发育,温度低发育速度相应减慢。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段浮游生活期,后变态成幼螺营底栖生活。

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中秋时节所产的“桂花泥螺”,虽然比不上农历三月时的“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丰,极其鲜美。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泥螺营养丰富,又具一定医药作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肝肾、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民间还有以酒渍食,防治咽喉炎、肺结核的做法。

渍吐铁:泥螺肉盐渍后,以水洗净,用米酒浸半日,待盐味出后,另用烧酒、白糖浸渍即成。每次用10g左右嚼食。本品用盐、酒、糖浸渍后即可防腐,又能增强吐铁生津润燥等作用,其味亦鲜美。据清代赵学敏自治“喉咽干燥,舌枯欲裂”的体会:“服花粉生津药多不验,而食此奏效颇速,可知生津液、养脾阴之力大也” (《本草纲目拾遗》)。此外,亦可用于肝肾阴虚证。

泥螺腌制产品要求三曝腌制,这样既卫生又易贮存,即使36℃也不会变质,食之安心。但三曝制的泥螺,一来费工费料,成本较高,二来肉质略老,色泽较深,口味偏咸,不如二曝的汤清肉嫩适口,但二曝及一曝腌制的泥螺,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是不可以上市的,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合规定的产品,往往细菌也超标。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胃口,市场上泥螺产品花色品种很多,不仅有适合宁波人偏咸口味的泥螺,还有口味清淡略带甜昧的“苏式”和带辣昧的“川味”泥螺等。所以,泥螺产品越来越受到四方食客的普遍称赞。

加工方法:(一)醉螺

醉泥螺,又叫醉螺,味道香甜而且脆嫩,又咸又鲜,味道很是独特。

加工的主要方法是:1、选料:选体大壳薄、腹足肥厚、体内无沙、足红口黄、满腹藏肉、无破壳的泥螺为加工原料。以仲夏前后,泥螺格外脆嫩肥满时,为采捕、加工的黄金季节;2、盐浸:将选好的泥螺放入桶中,加20%--23%的盐水(波美度为24),迅速搅拌均匀,直至产生泡沫为止。然后,静置3小时--4小时;3、冲洗:将盐水浸泡过的泥螺捞起,摊放在筛上,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稍干燥。4、腌制:洗净的泥螺再放入桶中,加入20%--22%的盐水,搅拌均匀。第二天,盖上竹帘,压上石头,不使泥螺从盐水中浮起。腌制时间约半个月左右。5、分级:将腌制好的泥螺从桶中捞起,按规格分级,分别装入不同的坛、罐中。每个坛、罐不能装得太满,以便加卤。6、制卤:将腌制泥螺的盐水倒入锅中,加适量茴香、桂皮、姜片等,煮沸10分钟,经冷却、过滤,即为卤汁。7、加料:向泥螺坛、罐中加入卤汁至淹没泥螺,并加入泥螺重量5%的黄酒。8、密封:将加料后的泥螺坛、罐密封好,存放10天,即成品,就可以贮存或者出售了。

(二)爆炒:主料:泥螺一斤;配料:葱、姜、蒜、辣椒末,酱油、糖、酒各少许。

做法:1、活泥螺先用盐水静养一天,可滴入少许食用油,以促进排泥。

2、将吐好泥的泥螺用水洗净,洒入盐,拌匀,将泥螺肉中多余水份杀出后捞出控净。

3、锅中放底油,入葱、姜蒜末炒出香味,放入泥螺,再加入辣椒末、适量酱油、糖、酒,大火炒一分钟,八分熟即可盛出装盘。


用户登录

关闭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继续购物 去结算
0.070156s